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
更新時間:2025-11-07
點擊次數:17
皮炎外瓶霉PCR檢測試劑盒實驗規則:
1、要保證移液槍的準確性,誤差不能超過2%。可用水和電子天平進行確定。但有專業人員進行矯正。
2、要配備20ul、50ul、100ul、1000ul和排槍各一支。吸取不同的液體后,要更換槍頭。即使是吸取標準品時。
3、要在實驗前1小時將試劑盒從冰箱中取出,使各種試劑都恢復到室溫,以使結果更穩定。
4、實驗時,要使底物避光保存。
5、用槍吸取液體時速度不能太快,以免產生氣泡而使吸取量不準確。
6、吸取液體時,要用量程和需要量接近的槍去吸,減少誤差。
7、將液體加到酶標孔中時,避免槍頭和孔內液體接觸,可使槍頭上的液滴和孔壁接觸,液滴會自然流下去。
8、液體全部加完后,可將酶標板在桌子上平行輕輕晃動30秒,混勻液體。也可以用酶標儀的晃動功能。
9、應盡量做雙孔實驗,這樣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。
10、對結果有疑問的樣品要用其它方法進行確證。
為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,在完成上述基礎操作后,還需注意以下關鍵環節:
11. 反應終止后,應在10分鐘內完成OD值測定。若使用自動酶標儀,需提前校準光路并確認濾光片波長與試劑盒要求一致(通常為450nm,校正波長630nm)。延遲讀數可能導致顯色過度或底物降解,影響標準曲線線性。
12. 建立標準曲線時,建議采用四參數邏輯(4-PL)擬合算法。當R2值低于0.99時,需檢查標準品稀釋梯度是否準確,或考慮重新點樣。特別注意最高濃度點的吸光值是否達到試劑盒說明書的預期范圍。
13. 每次實驗應同步進行陰性對照(NC)和陽性對照(PC)。若PC值偏離質控范圍±2SD,或NC值高于臨界值(Cut-off)的15%,則本次實驗數據無效,需排查污染或試劑失效可能。
14. 對于臨界值附近的樣本(通常指Cut-off值±10%范圍),建議進行重復檢測。可采用"先稀釋后復測"策略,使用樣本稀釋液作1:5稀釋,避免Hook效應導致的假陰性。
15. 實驗結束后,剩余試劑應按生物安全要求處理。未使用的酶標板條應立即放回含干燥劑的鋁箔袋中密封,4℃保存。注意記錄試劑盒開封日期,多數試劑盒開封后有效期為1個月。
16. 數據記錄應采用雙重驗證模式:實驗員實時填寫紙質記錄表,同步由第二人錄入電子系統。關鍵步驟(如標準品配制、加樣時間)需拍攝視頻存檔,視頻應包含時間戳和操作者標識。
17. 定期進行室間質評:每季度將已知濃度的質控樣本送第三方實驗室檢測,比對結果偏差應控制在15%以內。同時建立實驗室內部的累積質控圖,監控試劑盒批間差異。
上一個:沒有了
下一個:分光光度檢測試劑盒的使用小常識
快速導航:
產品中心:
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區澄瀏公路52號
掃描微信號
Copyright © 2025 上海研生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滬ICP備11012944號-18
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.xml